<divid="er_ip">暑假毕竟是暑假,并非所有学生都有时间来学校的。
课外补习,或者是别的活动,什么的。
因此暑假期间,森谷吹奏部的练习,总体而言是自由松散的,每周一到周五,只要出勤三天即可,有事情也可以直接请假。
而且,练习方式也偏向于声部练习以及个人练习,而非团体合奏,练习时间也并非完全固定。
阅读网
想练习的人可以从上午八点练习到下午五点都没问题,有事情的话晚点来或者早点走也没什么。这是暑假。
不过这是学生的要求,身为吹奏部的指导老师,平川哲文就不能这么自由了。
每周二、周四,由他出勤,早八点到,下午五点走。
至于小笠铃木子,则是每周三、周五出勤。
周一的话,两个人一起到,并且也让学生们尽量能到,这是一周一次的合奏练习时间。
为了全国大赛,这是必要的时间付出。
所以,7月31,周四当天,平川哲文见到筱原诗织的时候,是在早晨,太阳出现在地平线不久。
晨间的风和穿过树叶间隙的光,树荫下两人碰面了。
“好久不见,平川老师。”
手中拿着金色小号的少女,发出一如既往的清澈嗓音。
“嗯,早安。”
走过校门,少女自然而然地跟在了他身边。
平川哲文没什么反应,只是看了眼她的右脚,问道“筱原同学的脚怎么样了?比赛时候逞强,二次受伤了吧?”
“已经没什么问题了。”筱原诗织迈着轻快的步伐,的确看不出有什么受伤的样子,“加上想念平川老师,因此就早点来校了。”
平川哲文当作后半段话不存在“没什么问题就好。”
“感谢平川老师关心。”
“应该的。”
“那,平川老师这几天有想念诗织吗?”
“如果只是单纯想起筱原同学这个人的话,是有的。如果筱原同学指的是情感上的想念,那倒是没有。”
“这样吗?我是有想念平川老师的——情感上的。”
“好的。”平川哲文平静地应付着,语气确实只能用“应付”来形容。
不过筱原诗织并不在意,继续说着。
“而且,诗织还一直在想,之后的时间,要怎么才能让平川老师答应,这种问题。”
“嗯。那想到了吗?”
“嗯……”筱原诗织沉吟着,随后点点头,“想到了。”
“怎么样?”
“秘密。”
“好的。”
“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毕竟——平川老师已经感受到诗织对您的喜欢了,对吗?”
“……”
校园的走道上,空旷得仅有回荡着的风,身边少女肆意地展现着她的心意。
以往,平川哲文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会是坚定地否认,说着,“绝对不会有”,这类的表明立场的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东京女校当教师】【】
筱原诗织已经准备好迎接这样的拒绝了,她张了张嘴,然后,身边,平川哲文一反常态地点点头。
“自然,我已经感受到了。”
“……”筱原诗织愣了一下。
“怎么了吗?”
“……没。”筱原诗织停顿之后摇摇头,“只是没想到平川老师会承认。”
“没什么不好承认的。”平川哲文始终语气平缓。
高远的天空,风轻云澹,碧蓝之中,唯有太阳绽放光彩。
一反常态,必然事出有因。
筱原诗织略显狐疑地看着平川哲文的侧脸,想了片刻之后“平川老师是有话对我说?”
尽管是反问的语气,但是看神情的话,已然是肯定。聪慧的大小姐一下子猜测出真相。
平川哲文打量着筱原诗织的反应,随后——
“没错,是有点话想和筱原同学说。”他平稳地点了点头。
“……没猜错的话,应该是什么不好的话。”
“对于筱原同学而言,可能的确是什么不好的话。”平川哲文没有否认。
“……”
稍稍陷入沉默。
少女原先、因为许久未见之后的重逢而稍显雀跃的步伐,逐渐归于平缓了。
平川哲文身上带着的、某种“有话要说”的气息,越加明显。
最终,他开口了。
“筱原同学,最近这几天,就像是你一直想着如何都让我答应一样,其实是我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
平川哲文的目光聚焦在前方。
“我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应对来自筱原同学的喜欢呢?思来想去,这个从听见筱原同学告白开始,一直在我心中徘回的问题,最近这几天终于有了些想法。”
“不过,在我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桉之前,姑且,筱原同学请让我讲一个小故事。”
“……”
在平川哲文不紧不慢的语气之中,两人的步伐在放缓。缓慢到有些沉重起来。
筱原诗织抿了抿嘴唇,平川哲文陷入了某种回忆。
用这种缓慢的步调走了好几步之后,他回过神,道了声歉。
“抱歉,这个记忆有些久远了,再给我点时间。”
“……”筱原诗织没有回话。
记忆似乎真的很久远,非常久远,身边的教师,尽管面容再年轻不过,但却在恍忽间,仿佛成了一名艰难地挖掘着记忆的老人。
他不断回想着画面,直到嘴角出现了一点回忆过往的微笑。
“好了。”
平川哲文如此说着,表明已经回忆结束,接着,他用了一个问题,作为这个故事的开场白
“筱原同学,你知道,像我这样懒散的人,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教师吗——一名大多数眼中应该是代表着‘勤奋’二字的教师?”
被尘封在脑海深处的、来自于上一世的记忆,重新浮现了。
平川哲文用着固有的平缓语调诉说着,诉说着这段久远得不能再久远的记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东京女校当教师】【】
“在很久之前……”
“这么说好像不太对,应该说,在老师还是初中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