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论契丹之患(1 / 2)

两篇《平边策》究竟谁更胜一筹难有定论,品评文章本就是见仁见智,除非差如黑名单上二十几个通篇错字、语句不顺的半文盲官员,那真是任谁看了都得摇头。

柴荣也不会非要在二人间分个高下,在他心目中,先南后北的战略大方向也附和他的预期。

只是其中细微差别,令柴荣心里还有些拿不定注意。

陶谷主张的先南后北,是指先取淮南,而后视天下形势再做调整,或兵进西川灭后蜀,或集中力量征伐幽燕,唐国反倒是不急于灭亡。

王朴主张的先南后北,同样是要先取淮南之地,然后防备河北和关中、汉中之地,以防契丹和后蜀趁机进犯,战略意图还是放在江南,以灭亡唐国和吴越,尽收江南和闵地为主。

王朴认为,只要大江南北一统,收复幽燕易如反掌。

大周只有一处死敌,就是太原北汉,需用强兵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其灭绝,不留丝毫后患。

二人主张各有道理,柴荣沉思良久,看向朱秀道“他二人都说先南后北的观点是受你启发,你也不妨来说说,我大周的统一大业应该怎么走才对?”

朱秀笑道“臣的观点恰好是把陶公和文伯公文章里的观点进行整合,简单来说共分三步。

第一步,先取淮南,此人口、赋税稠密之地,战略价值极高,乃重中之重!

第二步,平荆南、岭南,招降吴越,对南唐形成包夹之势。

第三步,可以视天下形势而定,若战机出现,臣主张先攻幽燕,夺回河北屏障,巩固中原安危。”

王朴忍不住质疑道“江南富饶,却君臣孱弱,何不先取之?如果在我朝集中兵力南进之时,后蜀和契丹来犯,又该如何应对?”

柴荣默然不语,显然也是和王朴有同样的疑虑。

朱秀不慌不忙,笑道“江南君臣喜欢风花雪月,以吟诗作对、赏曲听戏为雅,以操弄兵戈、习武好斗为俗,这种不良风气在官僚上层的确成风,但不代表民间和军中如此!

自杨行密割据江淮以来,江南之地渐渐自成一体,李氏历经李昪、李璟两代治理,休兵养民,国家渐安,在百姓和军士心目中,自然更加信任江宁朝廷。

总的说来,江南孱弱亦不乏死战之士,契丹虽强却也有可趁之机!”

柴荣沉声道“你的意思,唐国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攻取,而契丹在幽燕的统治也不是坚不可摧?”

朱秀拱手“正是!”

王溥也道“臣也认为,想要摧毁江南朝廷在臣民心目中的威信,绝非一两次小胜就做到的,毕竟江南之地离开中原统辖,已有五十余年啊~”

柴荣道“说说后蜀,又该如何应对?”

朱秀道“孟昶龟缩西川终究难成气候,但如果趁我朝用兵之际,出兵袭扰关中也着实麻烦。对付孟蜀,臣认为不妨以攻代守,主动出击,夺取秦、成、阶、凤四州之地,压缩蜀军战略空间,迫使其退守川西、汉中,不敢轻易窥伺我关中之地!

阶州乃秦陇锁钥、巴蜀咽喉,扼守阶州,便能阻断蜀军出川,我泾原、关中则免受蜀军袭扰之苦!”

柴荣频频点头,目中光芒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