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伯盯着孟树生看了好大一会儿。</p>
他的心里也在挣扎,闺女侄子,闺女侄子。</p>
火盆里的木炭也在忽明忽暗,最终,有一方占了上风。</p>
孟老伯叹出一口气来。</p>
他出了声:“闺女,女婿,你们都进来吧!”</p>
孟氏和姜三郎还不知道等着他们的是什么。</p>
毕竟姜家人,可不会为了谁而放弃谁。</p>
另一边,萧望月带着姜家人,一块去到了清河县城。</p>
李氏有好些年头没来县城里逛集,她换上了自个的新衣裳,看什么都觉得新鲜。</p>
“当家的,你瞧那布老虎,做的跟真的似的,咱们回头买一个给老三家的娃儿!”</p>
李氏指了指街边的小摊子。</p>
“我看成!那小虎头鞋虎头帽也不错!”</p>
姜二郎笑呵呵的一点头。</p>
他们两口子夫唱妇随,是特别的有话说。</p>
“娘亲,你给阿棉也买一个吧!”</p>
姜阿松扯了扯萧望月的衣角。</p>
他发现妹妹的眼睛,也离不开那些做得精巧的小虎头帽。</p>
“好。”</p>
萧望月掏出一块小碎银子,交给身旁的幺娘:“幺娘,带他们俩去,也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p>
一个小姑娘领着两个小孩,还有李氏夫妻围着摊子又挑又捡,比过年那会儿还开心热闹呢!</p>
萧望月就在旁边笑微微地看着。</p>
这样其乐融融的景象,在宫里可看不到。</p>
她有一个好儿子,可因为龙椅,或许是权利,还有毫无瓜葛的血缘关系,始终是隔了一层。</p>
“娘亲,我带着好看吧?”</p>
姜棉的脑袋上戴了一只红色的虎头帽,嫩生嫩气的是特别可爱。</p>
萧望月把她抱在怀里亲了一口:“是特别好看。”</p>
姜棉高兴,大家也很高兴。</p>
紧接着,萧望月带他们到了粮店。</p>
“嫂子,眼下咱们家不缺粮啊,干嘛来这买。”</p>
幺娘有些奇怪的问道。</p>
这离秋收不过才一个多月,家里粮房还堆得满当当的呢,跑来这做啥?</p>
“大嫂,咱家也没粮食要卖。”</p>
姜二郎也开始纳闷。</p>
萧望月摇摇头,正如幺娘所说的那样。</p>
她不是来卖粮的,她就是来买粮的。</p>
只不过萧望月要的是细粮。</p>
在宫里,听身边的宫女太监说多了,萧望月也把养生的那一套给记下来了。</p>
粗粮就是粗粮,始终没有大米白面养人。</p>
手里有了钱,她便想给姜家人弄些细米白面回去——“这细米白面怎么卖?”</p>
小伙计过来瞧他们一眼,报了价:“细粮通通是五十个钱一斤。”</p>
比粗粮要贵上十倍。</p>
萧望月想了想:“大米白面各来两百斤。”</p>
姜家人则是面露惊讶,十斤粗粮才抵一斤细粮。</p>
他们庄户人家,也就是逢年过节买个十几二十斤回来打打牙祭罢了,小孩子都是拿白米当糖吃。</p>
大嫂开口就要这么多,少说得二十两银子!</p>
“使不得,使不得,大嫂,今年的收成好,地里打上来的够吃一整年了,别花这个钱。”</p>
李氏赶紧上来阻挠。</p>
今年收成好,就够让人阿弥陀佛的了。</p>
二十两银子,这都够在村里盖院小房了。</p>
“无妨。”</p>
萧望月当即付了钱。</p>
她手里的银子也足够支付这么一笔。</p>
况且,这些细米白面,有一部分是要送到云山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