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是,他一旦这么做了,恐怕世界各国就该将埃及视为生死大敌,这场世界大战会马上将矛头转向他。
虽说不怕,也能把所有国家都揍趴下,但陈墨却并不打算这么玩。
此时三艘航母并没有和地中海舰队一起行动,它们单独作为一支编队正行驶在位于意大利和埃及之间的海域,位置大约是整段航程的三分之一处。
而从埃及本土以及周边英军机场起飞的战机正按照计划分批次的飞抵舰队上空,然后依次降落在航母的甲板上进行加油挂弹,整备完成之后便立刻起飞,然后投入到对意大利的空域争夺当中。
这便是陈墨的计划,利用三艘航母作为临时的海上机场,对岸基飞机进行整备加油,在这个还没有加油机的时代完成一次加油中继,让这些飞机获得更远的航程,得以从埃及本土飞抵意大利作战。
当然,这个计划本身有着极大的危险性和不确定,实施起来也困难重重。
岸基飞机可不是舰载机,飞行员也从未在航母甲板上起降过,即便理论上来说活塞机低速性能不差,能够短距离起降,可以在航母甲板上降落,靠着弹射器也能起飞。
但是,在茫茫大海上想要降落在几乎只有脸盆大的航母甲板本身就是一件赌脸和赌命的事情,航母的舰载机本身都有极大概率降落失败,就更遑论是从来没有在航母甲板上降落过的陆航了。
即便可以临时在所有的陆航飞机上加装挂钩,也可以在陆地上对他们进行短期集训,可想要组织这么大规模的转场,如何协调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要知道这个时代,不是每一架飞机上都有无线电的,飞行员之间的联系和协调,通常还是靠手势和其他信号。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陈墨来说,并非不能解决,而且也不是很麻烦。
飞机的临时改装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是在每架飞机上面加一个着舰钩,同时加装一套无线电,在行动开始之前制定足够严密的计划,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所有的机队分批抵达航母所在的位置,然后依次降落,整备完成之后迅速起飞,重新编队投入作战。
只要一切顺利,这个计划其实还是有很大可行性的,唯一的问题或许就是飞机降落了。
毕竟就算是航母的舰载机本身,在平时的日常训练中,也有几乎三分之一的飞机是因为降落时发生的各种意外而损坏,损失的比例甚至堪比战时了。
而且海上环境远比陆地复杂,就好像一个玩笑话所说的那样,两个飞行时间四千小时的飞行员,陆航飞行员只需要一千个小时去训练和学习,剩下三千小时可以拿来积累飞行经验,而舰载机飞行员则需要先花两千个小时学习如何在航母上降落。
但是世上是没有绝对完美的计划的,陈墨最终还是决定执行这个计划。
在他的坚持下,英国人也只好派出了光辉号航母进行配合,并且出动了一支庞大的运输舰队负责为前来转场的飞机提供燃油和弹药。
靠着领先时代的无线电通讯的协调,虽然依旧出现了一些小乱子,但最终庞大的机群还是出现在了意大利的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