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的一天一个、两个,
到后面的一天,十几个汉奸落水而死。
虽然这些死掉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汉奸,
它们的死活,根本就不在鬼子的考虑之内。
鬼子们甚至都没有关注过这些汉奸。
毕竟投靠它们的人太多,根本管不过来。
但是那些受了这些汉奸们迫害的家庭,
这些日子里面,总有些人在暗暗祈祷:
让害我的人去死吧!
于是南京城里留传一种说道:
只要把害了自己家里的汉奸名字和事迹写在蜡纸上。
折成纸船,放下河里去,
水龙王就会查清,如果写的是真事。
害人的汉奸就会自己走到水边,走进水里淹死。
如果写的是假事,诬告好人,
放纸船的人家里,就会有一个人会走进水里淹死。
听到这样的消息,真的有人试过。
到底有没有效果,没有人敢说出来。
怕被报复。
不过河里飘游纸船倒是真的多了起来。
这些纸船,没有人敢去捞,
怕犯了水龙王的忌讳。
今年南京城里,落水而死的人确实多了许多。
到了后来,警备厅的人都管不过来。
明眼人都清楚,什么水龙王,什么许愿?
这背后肯定是有人在操纵。
不过死的都是汉奸,只要鬼子不在意,
就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在意这些汉奸的死活。
倒是那些生活在南京城里的百姓们能够感觉得到:
南京城里的汉奸们,现在态度变了。
有些汉奸开始到祸害过的人家去赔礼,
请求原谅。
所有的汉奸们,开始收敛脾性,
不再像以前那样飞扬跋扈,也不再有事无事给鬼子找消遣了。
茶馆里面这些天,总有人悄悄说起:
“听说了吗?祸害了李家的混蛋淹死了。”
“该死!早就该死了。
它害了李家满门,一家七口人啊!
它一个抵七个人的命,太便宜它了。”
“知道吧!引着鬼子冲学校的李三麻子淹死了。”
“死得好!
当初教会在学校里收留那么多的女人。
这个李三麻子,带着鬼子强闯校门,
生拉硬扯,抢人送鬼子。
晚上偷偷摸摸翻墙,为鬼子探路。
做的孽太多,早就该死了。”
……
茶馆里面每天都有这样的新消息出现。
这些死掉的汉奸,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淹死了。
它们身上并没有出现什么传单、**。
每一个汉奸的死法,都是同样的意外,淹死的。
这样的死法,只有普通百姓们相信这是老天有眼,
恶有恶报。
有心人都清楚,一个汉奸这种死法,是意外。
到现在已经有上百个汉奸都是同样的死法。
这明显就是有人故意的。
有人故意用这样的手法来警告那些汉奸们:
你们做过的事,没有人会忘记。
做过的恶,欠下的帐总是要还的。
汉奸们死的多了,
普通百姓们日常谈论的就变了。
茶馆里面,人们已经不再羡慕那些汉奸过得的好。
倒是有不少的人再在冷眼看着那些汉奸们落水。
茶馆里面的人们,现在说的都是:
安心做事,好好做人,
做人不要做汉奸!
汉奸一时爽,事后火葬常
这样的舆论氛围才是林凡愿意看到的。
街头巷尾人们互相谈论的,
也不是哪一家人因为给鬼子办事,
当了汉奸后,全家从此过上了人上人的日子。
前些日子,这些普通百姓们羡慕的对象。
现在许多都已经落水做了水鬼。
于是这些普通百姓们,再也不去羡慕了,
他们说的是有命挣钱,还要有命花才行。
整个南京城里,那些汉奸们人人自危。
至于那些死掉的汉奸,
这样的案子,就算是有人报官。
现在也没有人理。
首先是刚刚成立的伪南京维新政府高层们正人心惶惶的呢。
它们都在害怕锄奸团什么时候找上门去。
再说了,这些大汉奸们想的都是怎么讨好主子。
哪有半分心思,放在这种小事情上。
大汉奸们是这样的心思。
它们手下的走狗们,当然更不愿意去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再说了这些死掉的汉奸,大多数都没有苦主。
没有人去追案,当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破案了。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烟峻六现在的目光,已经不放在南京城里的汉奸们身上了。
它的目光在长江上游,
华中派遣军的队伍已经向武汉方向发起进攻。
已经攻下了马当要塞。
汉奸们的死活,实际上烟峻六也不是多么在意。
这些天,南京城的晚上再也没有了前些日子的爆炸声。
这样就足够了。
对于它来说,能够达到这样的情况就够了。
鬼子对南京城里刺客的搜索终于停止。
林凡他们这些人在外面活动就更容易了。
这些日子里面,他们天天有行动。
顺便也把鬼子在南京的银行了解个遍。
这是林凡有意让巫俊美、李密他们了解的。
答应了人家的事情,就要做到。
只不过行动不是现在开始。
林凡准备的是特种旅的各个小队,
到时候同时在几个城市行动。
这样鬼子没有防备,做一次就要达到最大的效果。
并且这事儿对特种旅也是有极大好处的。
现在特种旅的各种建设都需要钱,
用鬼子的钱来发展自己的工业,
林凡觉得一点也没有什么不对的。
整个南京城里的舆论已经发生了变化,
林凡觉得自己在南京城里的行动,
这才算是真正的有意义。
这可比杀死一个、两个大汉奸对一个城市的影响大得多了。
当林凡回到句容的时候,已经是七月七号过了。
这一天一篇文章横空出世。
《论持久战》放在常凯申的桌子上。
他看到这篇文章里面详细论述了正在进行的这场战斗。
对双方的兵力、国力做了详细对比,得出科学的结论。
又对前些阶段国军进行的几次战役进行了公正的评价。
这种评价对他的领导和指挥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这就让常凯申非常满意了。
原本他对于曾经的对手,发表出来的所有言论都是严加管控的。
唯独这一回,他不但命令报纸上要全文转载。
还要把这篇文章编辑成书,下发到各级军官手里。
让他们对整个抗战过程有详细的了解。
这一回,常凯申手里终于有了一件可以对亡国派进行反驳的有力武器了。
这篇文章不只是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在国外也同样引起了注意,就连鬼子也把这篇文章拿着详细研讨。
最后它们悲哀的发现:这篇文章上面说的,都是真的。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整个战争完全会像文章里面写的一样发展。
关键的是,就算是知道了结局,
鬼子还不知道怎么破局。
除非它们现在就停止侵略,还回花费了巨大代价占领的那些土地。
而这肯定是鬼子做不到的。
所以它们只能够继续向着毁灭的深渊滑下去。
回到句容,林凡并没有休息,
他在句容只呆了一天。
又出发去了杭州,
在这里有一个曾经打过交道的人,
是代笠特别提醒的重要目标。
上海滩三大亨里面唯一个投靠了鬼子,
当了汉奸的张啸林。
上海滩三个流氓大亨,
黄金荣在鬼子占领上海之后,
一直就隐居家中,不再出面。
杜月笙带着家人出走香港。
他们一个隐居,一个出走,
剩下这个在投靠了鬼子的张啸林,
一下子就成了整个上海滩里面数一数二的人物。
它手下数万弟子,全都跟着它走。
不但让代笠手下的情报人员在上海举步维艰。
也让杜月笙的影响力和生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弄死张啸林成了许多人共同的想法。
林凡在去年的时候,就已经警告过它。
让它不要跟着鬼子走,
没有想到这个流氓大亨,
终究还是走到了汉奸这一步。
对于这种人,林凡从来都是除之而后快。
按照代笠给的资料,这个汉奸最近在杭州。
林凡从陆路,一路沿着溧水、广德到德清。
一路上看到根据地的情况不错,
各个县城里面,已经看不到战争破坏的痕迹了。
城里那些曾经被鬼子炸毁的房屋,
都重新修建起来。
县城里面那些商户的生意都不错。
自从特种旅把鬼子打跑之后,
一直在对整个根据地的道路,通讯做投资。
这就给了百姓们很多的工作机会,
老百姓们的日子好过,手里有钱。
城里这些商户的生意当然好了。
林凡每到一个县城,都要去县城里的学校去看看。
特种旅在根据地里的一大特色就是学校和夜校。
所有适龄孩童必须要上学,
所有长期务工的人,也必须要上夜校。
只是对那些一直务农的人,才没有用到必须两个字。
不过特种旅一直都在宣传,并且在政策上对上夜校的人有优惠。
特种旅对上夜校的妇女,特别重视。
按照林凡的理解,一个有文化的家庭主妇,
可以影响一个家庭。
毕竟按照传统来说,男主外,女主内。
孩子跟母亲接触的时候是要长一些的。
一个有文化的母亲,对后代的教育是有些不一样的。
在广德的山林当中,林凡特意去看了特种旅的兵工厂。
有了成熟工艺的产品,就在这里来进行生产。
现在特种旅已经在把自己的生产基地逐步分散。
在宜兴主要是研制舰船。
其余的产品都放到广德来了。
特别是飞机和火箭弹的制造,这是特种旅现在自己能够制造出来的最强大武器。
林凡原本想要发展的大口径火炮,现在还无法进行试验。
大口径火炮动辄十多吨,必须配备牵引车。
或者直接研制成为自行火炮。
而这些不但需要有火炮制造技术,还需要汽车制造技术。
这对特种旅来说,技术要求有些高。
单单只是大口径的炮管,就是一道非常难以迈过的坎。
因此林凡暂时决定集中力量全力发展火箭弹。
这种武器对发射筒的要求不高,
主要的是现在特种旅已经有了一百二十毫米多管火箭炮的成功经验。
现在正研究二百四十毫米的火箭弹。
这是林凡在军事上要大力发展的方向。
另外就是对步枪的改进,原本要几年后才会出现的ak47在广德已经制造成功。
各个部件的工艺图纸都已经完成,就等着机器安装调试完毕,就可以进行试产了。
走了这一路,整个根据地里的情况,都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林凡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政权,初创的时候,都有可取之处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需要政权自己的调整和自洁了。
因此这一次出行,林凡每到一地,无论多忙,
都对当地普通百姓家里看看,听一听。
确保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最真实的。
实际上林凡这是多心了。
这里的根据地成立也才半年,并且又有大敌在外。
在这种时候动小心思的人还少。
走一路,看一路,林凡还是满意的。
现在因为花园口决堤,以水代兵阻挡鬼子。
虽然把鬼子的机械化部队给堵住了,
但是给普通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林凡已经派人到洪泛区宣传:到句容去!到泗水去!
在这两个地方,林凡都做了准备。
到句容来的灾民,根据地会把他们分配到各个县里面去开垦荒地。
组建根据地农常
或者让他们进入特种旅的矿山、工厂里面去。
到泗水的灾民,全部按团组建农常
一切按照军队编制进行管理。
这些灾民们大多身无余物,根据地要管吃、管穿、还要管祝
为此特种旅前些日子从鬼子身上扒下来的那些服装、被包都派上了用处。
在鲁南地区:
每个开垦团都由三千人左右组成。
分为十五个连队进行管理。
所有人统一在食堂吃饭,大家最先做的是修建房屋。
这些房屋都是这些人自己要住的。
顾修明按照林凡管理特种旅的办法来管理这些灾民。
鲁南支队当然无法对突然涌进来的十几万人提供不限量的粮食,
也无法对这些灾民们保证天天有肉。
但是顾修明给所有的灾民都是按照每人每天八两粮食进行配给的。
逃难过来的这些灾民们,知道鲁南支队给他们每个人都是八两粮食每天的标准。
大多数都对特种旅官兵们感激涕零。
也有少数人,见到鲁南支队每天把成千上万斤的粮食发下来。
由各个开垦团领在手里,再分到各个连队伙食团去。
有些人就想着在这些粮食上动手脚。
现在的灾民不只到了鲁南支队的根据地,更多的是到了别处。
到处的粮食都在涨价。
鲁南支队的大手脚,当然就引起了许多有心人的注意。
这些人开始联合开垦团里的一些人:
他们有意在做饭的时候,缺斤少两。
克扣粮食,在这些人看来:
反正这些粮食都是鲁南支队发下来的,
大多数的灾民都是吃白食。
每天有点吃的饿不死就行了。
这些人没有想过:他们自己也是灾民!
鲁南支队到了这边的人数原本就不多,只有四个连加上两个排。
就算是后面又派了飞行队过来,真正受过长期教育的,就只有这些人。
其余的人都是在战场上俘虏后转化过来的,这些人受到教育的时间还不长。
现在有一部分人,就是这样进入了管理开垦团的队伍当中。
那些灾民们,虽然没有接触到粮食,
但是鲁南支队在各个地方都贴有告示,
说明他们每人每天都有八两粮食。
这些人从开始吃饭的时候,稀饭还能够立得住筷子。
到后来能够照得清人影。
好多人都敢怒不敢言。
顾修明对开垦团的工作效率有些怀疑了:
房屋修建得越来越慢,有些地方甚至停下来。
他亲自到现场去看。
只一眼,就大吃一惊:他到的就安排在泗水城外三十里的一个场子。
整个场子里面的人,只看到十几个脸色红润的灾民。
其余的全都没精打采,皮包骨头了。
这个场子集中了五个开垦连,足足一千人。
负责这里的贾有德见到整个根据地最大的长官来了。
赶紧跑上来迎接。
十几个脸色红润的人都跟在后面。
那些正在筑墙的人,一个个有气无力,动作缓慢。
顾修明走到一个老头子面前:
“老人家!这房子修起来是你们自己住的。
怎么这么不出力啊1
老头子看了他一眼,张了张嘴。
看到陪着他身边的那些人,一句话都没有说。
陪着顾修明一起过来的贾有德大声呵斥:
“长官问话呢!你聋了吗?”
老头子这才有气无力地说话:“我老了,干不动了。”
顾修明不再说话,就站在这里看着这些人筑墙。
贾有德赶紧说道:“顾团长!今天中午在我们这里吃饭吧!我们今天有鸡!有鱼!
还有酒1
顾修明奇怪了:自己给所有开垦团,都没有配发鸡鱼这些的。
他笑着问道:“这些东西是那里来的?”
“换的!换的1贾有德有些尴尬地陪笑。
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来,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用粮食跟别人换的。
“用什么换的?”顾修明的脸色不好看了。
……
贾有德无言以对。
看着顾修明的脸色越来越差。
“用了一点点的粮食换的。”他终于说了出来。
顾修明生气了,命令道:“把这些人给我抓起来。”
跟着他的士兵一拥而上,十几个脸色红润的人都被绑起来。
顾修明看着那些已经停工,不再干活的灾民问道:
“你们每天都有八两粮食,我知道吃不饱,
但是也不应该饿成现在个样子吧1
刚刚那个老头子说道:“八两,二两差不多。”
“你们吃的是什么?”顾修明问道。
“可以当镜子照的稀饭。”老头子说道。
顾修明不说话了。
对贾有德命令:“带我去食堂看看1
他们这一行人还没有走到食堂的时候,
就闻到一股饭香味道。
那些灾民们也不修墙了,跟着一起来看热闹。
走进食堂厨房的时候:
顾修明看到正有一个妇女铲了一铲黄土往锅倒。
他走近一看,气得眼睛都红了。
锅里明显能够看得出来是稀饭,虽然不算稠,
还是能够看到有米汤的样子。
可是现在却被人加了一锹黄土进去。
顾修明问道:“谁让你加黄土进去的?”
他的眼睛在厨房里面扫视了一圈子,看到边上有一个大锅正在蒸饭。
还有一个大盆,里面装了满满一盆的稠饭。
顾修明指着正在蒸的饭问道:
“这些饭是谁吃的?”
刚刚往锅里添土的妇人不说话。
顾修明冷笑着伸手,立刻有递上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枪。
见到他拿枪在手,
那个妇人一下子就哭了出来:“这些干饭是贾团长他们的,
往稀饭里添土也是贾团长的主意。
他说都是要饿死的人了,
加些土他们也得吃,还能够少用些粮食。”
顾修明指着那盆稠饭问道:“这饭呢?”
“这是我们几个留着给自己和家里人悄悄吃的,
我们也吃不饱的。
只能够偷偷吃这些。”
顾修明看着锅里的稀饭,有些不解地问道:
“那么多人,就这一锅怎么够?”
刚刚那个老头子站出来:“长官不知!加上几桶清水,就够了。”
顾修明还是不解:“你们都知道每天自己有八两粮食,被克扣得这么厉害,
怎么没有人上城里去报告?”
老头子手指头颤颤:“有两个年轻人说要去告状,
第二天,人就不见了。”
顾修明这次更加气愤了:“你们把人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