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慨然应允(2 / 2)

“他在学习了宋襄公以‘王师不鼓不成列’拒绝了正确的建议以后,我行我素,用一万人列阵城下,来个倾巢而出,自己坐城门的高楼上,手中举着黄旗对众人发令说:‘视吾旗进止。’

“那个时候西夏兵分兵进攻,全都到达了城下。原来守军将领曲珍此时带兵临敌,列阵在水边,第一波接战就不能取胜,所有将士士兵全都畏惧起来。

“曲珍于是对徐禧说:‘现在众人已经开始动摇不稳,不可继续接战,若勉强再战必然大败,请收兵入城。’这个时候,曲珍的做法是唯一正确的做法。

“而徐禧的做法简直就是愚不可及!

“在敌人举国来攻势在必得的攻势下,一个傻子也知道利用城墙帮助自己御敌,否则你修筑永乐城是干什么的?

“有城不守,却出城接敌,即使单兵势均力敌也不能这样做,因为西夏兵有大军三十万,宋兵只有一万,双方兵力对比有如一只小鸡仔面对一只恶狼。

“何况在旷野对阵,主要是步兵的宋军远远不是西夏那种骑兵为主职业士兵的对手,大胆估计,宋军十个士兵打西夏一个,能打平就不错。

“然后就是布兵阵地背水而设,这又是一个更加愚蠢的思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是楚霸王的战术,徐禧应该是学习楚霸王,可是他却照猫画虎,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比丧家犬还狼狈。

“就他的那个水平,还敢和楚霸王比?他比的结果,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却是置之死地而后死!一只小虫子在雄鹰面前,置之死地就是它送死之地!

“这还不说,徐禧的送死还花样不少。

“初次接敌失败以后,士气受挫再也没有实力和勇气克敌必胜以后,徐禧断然拒绝唯一懂军事的曲珍建议,赶紧退入城中,在那里依托城防御敌。

“他有不同的打法本来还可以算是正常,令人无语的是他的理由。

“徐禧对曲珍说:‘君为大将,奈何遇敌不战,先自退邪?”

这就是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而作为一军统领,必须审时度势,采取正确的迎敌方略,而徐禧的这种说辞和方略,恰好成了反面典型,完全的驴唇不对马嘴,彻底地自己和自己唱反调。

“遇到这么一个上司,曲珍的无奈和憋屈可想而知,但是他也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在那里等死。

“此时的情况,如果曲珍有指挥权可能还可以有挽救败局的机会,可是那个刚愎自用的徐禧却不让曲珍指挥,他要在城楼高处用黄旗指挥进退,这也愚蠢到了登峰造极。

“事实证明,徐禧的愚蠢是全方位的,他真的不满足前面的这些,他还有……”

没有最根本的一个要素,要想取胜,那绝对比瞎猫碰到死耗子的概率,还要低一百倍。

那么如何纠正?在以后作战的时候如何作?

岳飞有办法解决吗?

当然有!简单。

岳飞自己担任那个统帅便可。

岳飞相信,自己担任那个统帅胜任有余,但是,这并非是说,岳飞当了统帅以后,就能必保胜利,这还不是一码事。

他能保证的,就是四十万大军不会重蹈覆辙,至少不会失败。

而要取得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他指挥的那只军队是不是具有战之必胜的军事素质。

换句话说,他就是能把作战计划搞得天花乱坠,而挥下的军官和士兵都是窝囊废,也一事无成,而且难免一败涂地。

比如,他的计划之中有一个环节,是派出一只奇兵急行军一百里穿插到敌后突袭灵州那种城池,可是他们才走出十里地,就全部累瘫了。

这种战斗力这种基础体制,岳飞除了墙上画饼,什么都别干了。

也正是如此,他现在所有的努力,都围绕一个主题:提高麾下将士的单兵作战能力,为将来大规模军事部署准备基础条件。

说起灵州战役,不但岳飞兴致很浓地参与讨论,而且老头儿级别的听众程颐,也很投入,因为他没有亲身参与的经验,那是在朝堂上的时候,他也没有担任和那些战役相关的责任,他不好插手其中,现在不在庙堂,也就没有那些贤限制,所以今天他也感觉受益匪浅。

这个时候他提出一个问题:“然则灵州战役若设立一个都统领,五路大军都要听他的命令才能行动,如何指挥他们,将命令传递给各路统帅,而且及时采取行动,据我所知,西夏边陲之地行走的路途都很是崎区。”

沉博毅道:“程叔叔好问题!具体的困难和如何做小侄也没有详细预桉,因为那些东西我想想还行,却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就不去操心了。

“不过,这个统管一切的都总管,是一个前提条件,他的责任之一,就是解决如何让他的命令畅通无阻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那些下属,这虽然可能比较困难,却是可以解决的,小飞你觉得呢?”

岳飞心中再次给沉叔叔点赞,说道:“沉叔叔说的不错,比如可以建立一支专门的通讯部队,专门负责送信,还可以培养一些飞鸟送信,很是快捷,总之这些技术问题不是障碍,而障碍是那些负责决策的君臣。”

23shu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