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平从小读四书五经,信奉儒家思想,一直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作为自己的的人生信条。</p>
他从不是一个轻易屈服的人,面对权势与武力的胁迫,他向来挺直腰板,绝不低头。</p>
然而,命运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他铺设了一条新的道路。</p>
秦泽煜夫妇赠予他的那份沉甸甸的“大礼”,如同精准的箭矢,直中他心中的要害,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与郡王府的关系。</p>
“罢了,这次权且收下这份人情,日后自有偿还之时。”</p>
李子平心中暗暗发誓。</p>
他不会因此就偏向郡王府,他仍然忠君爱国,今后就一门心思的扑在南疆百姓身上吧。</p>
但郡王府的恩情,却如烙印般深刻,或许在某一时刻,会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p>
李子平迅速行动起来,召集书吏,将那些册子按照官府的严谨格式重新整理、誊录。</p>
不久,一份精心准备的奏折便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p>
奏折中,南疆新任知州李子平做出了傲人的政绩:他重新统计人口,为南疆带来了数千户新增良民,更开垦了数万亩肥沃的良田。</p>
这一连串的举措,不仅使得南疆的人口与土地大幅增加,更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税收与充足的徭役资源。</p>
这份实实在在的政绩,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其分量。</p>
吏部迅速将这份辉煌的成绩记录在案,并呈报给了皇帝。</p>
面对这份耀眼的成绩单,皇帝心中五味杂陈。</p>
李子平虽非完全可靠,但在为官之道上,确有过人之处。</p>
“罢了,就让他在南疆继续发挥余热吧。”</p>
皇帝最终做出了决定,让李子平继续稳坐在南疆知州的位置。</p>
李子平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他深知自己的使命远不止于此。</p>
他将全部心力投入到为民造福的事业中。</p>
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的曲辕犁技术,严厉打击豪强对百姓的欺压,南疆在他的治理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p>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已至七月,南疆迎来了飓风季节。</p>
与此同时,京城内也上演着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p>
皇帝与世家的博弈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广城的李刺史利用飓风作为借口,上书请求前往内陆避风,且身体不适,要长时间养病。</p>
李刺史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京中世家对皇帝非暴力不合作态度的积极响应。</p>
京城的世家们为了抵制科举制的推行,纷纷采取告病的方式表达不满。</p>
三省六部的重要职位上,半数以上的官员都因病缺席,朝廷的运转几乎陷入了停滞。</p>
皇帝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挑战,既焦急又愤怒。</p>
他深知世家是在胁迫他放弃科举选士的政策,但他更不愿朝廷让世家所把控。</p>
于是,皇帝迅速启用了一批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填补空缺,虽然无法完全恢复朝廷的正常运转,但至少避免了全面瘫痪的危机。</p>
然而,世家的反击并未因此停歇。</p>
大虞的行政机关中大部分是世家子,各大世家指使各州郡的刺史、县令纷纷效仿京中官员的做法,或告病或辞官,使得地方政务也陷入了混乱之中。</p>
广城的李刺史只是这股逆流中的一个缩影,只是他的理由更加充分——飓风与病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