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2 / 2)

吴皓轻叹一声,“谢叔祖关怀,小疾而已,无碍。”</p>

话是这般说,实际换季后一直没断过根。想养病,只能静养。但监国事务繁忙,哪可能安心养病。</p>

堂外内监回禀,“王爷,楚国公派飞骑回京,有要事急禀。”</p>

吴皓:“召!”</p>

杨胤派回的护卫,跪在政事堂冰凉的地砖上,双手举着一封信高于头顶,神态恭敬至极。“此乃国公的信件。”</p>

内监接过信件,确认火漆没有破损,方用竹刀小心将信封裁开,取出信纸放到吴皓面前。</p>

吴皓打开信件,不由得被其中内容震慑,手指微微发抖,唇角嗫喏几下,将信纸递给吴岭。</p>

其他大臣见吴皓的表现,情知定是出了大事。杨胤既呈报到政事堂,那他们都有权知道。</p>

其中一位大臣开口,“王爷,不知信中所述何事?”</p>

吴皓:“楚国公言,探知东莱消息,荣国公因失期造反。”</p>

原先孙文宴的奏报中,报告迟迟不扬帆东渡的理由是等风向。</p>

朝中重臣哪怕知军事,懂得也多是陆战。论水战,孙文宴是大吴数一数二的专家,征高句丽的东线也不得不倚仗这位江南人士。</p>

但他们再外行,也清楚海上航行多仰仗风力,等风,的确是一个说的过去的理由。</p>

东莱犄角旮旯,就算反了一时半会也不会影响到长安。</p>

但其他人不由得为吴岭捏把汗,独苗苗在东莱,手里只有一万人。孙文宴要反,头一个就要杀了吴越祭旗。</p>

(/73441/73441396/1941995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