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说的好像本官很虚一样!(1 / 2)

十三封公文,随便哪一封公文拎出来都得花上一两个月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而朱重八朱皇帝给的期限却都是在洪武二年十月以前——现在已经是夏至时节,从五月到十月,前前后后最多也就只有五个月的时间,地方官府的官老爷们就算是拼上老命也别想把这十三封公文的内容全部搞完。</p>

老朱这是多少有点儿不把大明朝的官老爷们当人了。</p>

只是转念一想,杨大知县又放下心来。</p>

这十三封公文里面除了第十三封公文需要自己和附近州县的官老爷们配合,剩下的那些内容根本就和自己没多大关系嘛。</p>

像统计修订户口簿和田产册子这些已经完成的自然不必多说,其他像工坊类型和用工数量、牲口数量和商铺数量之类的数据,自个儿的心里不说一清二楚吧,起码也都有个大概印象,只要下去走一遍,再喊人来问一问,就能把老朱要求的数据统计出来,基本上一天的时间就能做完。</p>

至于其他州县的官老爷们会遭多大的罪,能不能如期完成……</p>

这些跟本官有什么关系?</p>

有能耐你们也把老朱当牛马使唤嘛!</p>

想到这里,杨大知县就直接向着书房外喊道:“跛五哥!跛五哥!”</p>

等跛五应下后,杨大知县就出了书房,直接对跛五吩咐道:“走,咱们把县城逛上一圈,看看各个铺子什么的。”</p>

……</p>

宁阳县城里的商铺数量,对比洪武元年的时候已经有了井喷式的增长。</p>

洪武元年的上半年,整个宁阳县就只有一个杨大知县亲手扶植起来的包子铺,即便是到了洪武元年的下半年,宁阳县里也不过是多了十来家铺子,又多了一些走街串巷的货郎,其他的并没有什么大大的变化。</p>

而到了洪武二年的夏至,宁阳县里已经足足有三十几家铺子,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杨大知县扶植起来的,或者是跟县衙有所关联的,但是去掉这些之后,县城里百姓开的铺子也有个十几家,就连外地商人跑来开设的铺子也足有五六家。</p>

刚刚随意找了间铺子进去,店老板就慌忙迎了上来,向着杨大知县拱手拜道:“小的见过县尊大老爷。”</p>

杨大知县嗯了一声,在铺子里逛了一圈后问道:“最近生意如何?”</p>

店老板嘿嘿笑了一声道:“托大老爷的福,最近店里的生意还算不错。”</p>

回答完杨大知县的问题,店老板又忍不住说道:“其实小的也没想到,宁阳县的百姓竟会如此富裕,会有如此多的女子前来买胭脂水粉。”</p>

原本在胡元的时候,宁阳县在兖州府和泰安府、济宁府都是出了名的穷县、小县,附近州府的商人有一个算一个,根本没人愿意来宁阳县经商。</p>

这其中除了宁阳县比较穷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胡元时期的各个州县里都不缺士绅,这些人早就把自己所在州县的各项生意都握在手里,商人们想要跑到不熟悉的地方经商,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成本都比较大,所以也没人愿意这么干。</p>

直到洪武元年的冬天,宁阳县的名声渐渐在附近州县传开,而这些商人在经过多方打听之后又发现宁阳县里已经没有了士绅,所以这些人才会选择跑来宁阳县做生意,各种乱七八糟的铺子才会渐渐多了起来,就连成衣铺子和卖胭脂水粉的铺子也先后出现。</p>

杨大知县笑了笑,直到把宁阳县城里的三十几家铺子都逛了个遍,杨大知县才带着跛五往不远处的医馆而去。</p>

医馆里,杨青的徒弟王虎正像往常一样带着几个学徒炮制药材,而杨青则是坐在医馆的角落里静静的看着医书。</p>

杨大知县径直走向杨青,笑道:“杨太夫倒是好大的兴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