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情,他不仅熟悉,还亲身经历过一次。</p>
四十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和他现在所经历的土木堡之变,不说是如出一辙,也足足有八九分相像!</p>
在第二次土木堡之变中,他们所做的事,在第一次土木堡之变中,都有对应!</p>
杨通,做了杨洪之前做过的事。</p>
于慎,做了于谦之前做过的事。</p>
杨魁,做了杨俊之前做过的事。</p>
汪直是王振,高顺是朱勇。</p>
徐溥和刘大夏,是当时的户部尚书王佐和兵部尚书邝埜。</p>
朱祐杬,也和当时的朱祁钰一模一样。</p>
周氏做的,也是当年孙太后做的事情。</p>
孛罗罕,则是当年瓦剌也先的角色。</p>
……</p>
只是在大致方向上,仍有细微的差别。</p>
比如说英宗皇帝是在回京的途中,被杨洪的儿子杨俊偷袭。</p>
而朱祐樘则是在去宣府的路上,就被杨魁偷袭了。</p>
比如说朱祐樘打赢了土木堡之战,而英宗皇帝输了个彻底。</p>
比如说朱祐樘在离开京城的这一个月,是去九边巡视,肃清军纪,收拢军权去了。</p>
而英宗皇帝则是跟着也先,回草原召集兵马,真的跑来攻打京城,想要将朱祁镇给送回去。</p>
比如说朱祐樘是打赢了京城保卫战,直接带着兵马杀进了京城。</p>
而英宗皇帝则是打输了京城保卫战,又跟着瓦剌也先回草原去了。</p>
此刻,朱祐樘真有种拨开云雾见光明的感觉。</p>
很多以前他觉得矛盾的事情,他现在一想就通。</p>
怪不得他之前总是觉得土木堡之变,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p>
连史书都被人篡改了,隐藏了最重要的兵变和政变的真相,就算大方向上解释得过去,但细节上又怎么可能说得通呢!</p>
只是朱祐樘之前没有去深究那些细节而已,所以才会对那些修改之后的历史,深信不疑。</p>
怪不得子任先生曾经评价明史:《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明成祖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p>
当时的朱祐樘还不明白,为什么子任先生对英宗皇帝的评价这么高。</p>
明明朱祁镇带五十万大军出征,在家门口被也先率三万骑兵击溃,还被也先俘虏,去边镇当了叫门天子。</p>
这一看就是个智障脑瘫的废物,才做的出来的事情,偏偏熟读二十四史的子任先生,却对他评价颇高。</p>
现在看来,这应该就是深悉政治斗争之险恶的子任先生,在熟读二十四史之后,一眼就看出了明史中的不合理之处。</p>
并且通过对英宗皇帝在位时,所做的事情,所颁布的法令,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得出一个中肯的评价。</p>
子任先生的眼光,远非常人能及。</p>
朱祐樘在了解完土木堡之变的真相后,除了痛恨那些谋反的文官和武将之外。</p>
还更加痛恨那些,负责修实录的翰林院史官编撰。</p>
夷他们三族,当真不冤!</p>
都说什么,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p>
人类的历史是个圆圈,历史上犯过的错误,到了现在还在犯。</p>
连历史书都是错,都是被人篡改的,都是被人隐去了真实原因和经过的,你让后世人怎么学习,怎么吸取教训?!</p>
若朱祐樘一早知道,土木堡之变的真相是这样,他还可能会犯下,和当年英宗皇帝一样的错误吗?</p>
若不是他有系统相助,若不是他的容错率高到离谱,恐怕他就是第二个英宗了。</p>
朱祐樘是真不知道,若是他没有系统相助的话。</p>
光凭自己脑中那些错误的历史印象,要怎么当好这个皇帝。</p>
恐怕他连做个傀儡皇帝的资格都没有,早就被内阁和后宫的人设局陷害。</p>
不仅英年驾崩,还要落得一身骂名,遗臭万年。</p>
文官之狠,可见一斑。</p>
朱祐樘虽然已经弄清楚了前因,但对土木堡之变后的事情,仍有疑问。</p>
“既然如此,英宗皇帝在京城保卫战中败给了于谦,他又是怎么回来的呢?”</p>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周氏对朱祐樘的提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p>
“于谦虽然赢了,但他在京城内的专权行为,触怒了内阁的王直和胡濙等人。”</p>
“再加上瓦剌一直攻打大明的边镇,逼迫朱祁钰接回英宗皇帝。”</p>
“所以内阁没有经过朱祁钰和于谦的允许,擅自将英宗皇帝接了回来。”</p>
朱祐樘冷笑了一下,没想到文官之间的利益同盟,结的也快,散的也快。</p>
最后,朱祐樘问了一个最让他疑惑的问题。</p>
“既然大权都在于谦手中,那为什么当年英宗皇帝复辟时,夺门之变进展得如此顺利呢?”</p>
www.mbeoge.cc。m.mbeoge.c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