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苦一苦百姓(2 / 2)

张世泽给张之极重新倒上一碗茶水道:</p>

“爹还在为加征三饷的事烦心吗?叫我说,既然陛下就信内阁那帮文臣,爹事不关己也就罢了。”</p>

张之极没接茶碗,右手在桌子上拍的邦邦响,似乎对此事很是愤慨。</p>

“你懂什么?饮鸩止渴,这是在饮鸩止渴呀!”</p>

“陛下难道不知吗?”张世泽皱眉。</p>

“当然知道,陛下也在犹豫,只不过大概率也只能如此了,唉。”</p>

张之极说完仿佛泄了气的皮球,家事国事天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一件是容易的。</p>

不同意又能如何呢?军队拿不到军饷,一切就都完了。</p>

相比之下,苦一苦百姓,似乎……也只能这样了。</p>

张世康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p>

所谓三饷,即朝廷为了应对关外建奴而设的辽饷,为了剿灭流寇而设的剿饷。</p>

到了如今,内外大敌皆在,需要操练更多的士兵应对,于是只好再苦一苦百姓,加设了练饷。</p>

“爹,这练饷绝不能再加。”</p>

练饷的加征,几乎成了压倒底层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p>

也是这个原因,李自成、张献忠等多股流寇,不论遭遇多大的失败,哪怕李自成数万大军被官军打的只剩下十八个人。</p>

只要人还活着,旗帜一竖,振臂一呼,不出多久便又成拥兵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大匪。</p>

华夏的百姓实在是最好相与的,只要有饭吃,就几乎没人闹事,更别提造反。</p>

问题是两千年血淋淋的历史里,老百姓吃不饱饭才是常态,只要不至于饿死人,便可称之为盛世。</p>

而如今大明的百姓,已经不是吃不饱的问题了。</p>

岁大饥,人相食。</p>

史书中的词藻精炼到极致,六个字,写不尽的百姓苦。</p>

张之极苦笑道:</p>

“为父自然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可国库空虚,军饷又拖不得。</p>

不如此做,社稷将倾,这个责任谁来负?谁又担得起?”</p>

朝廷官员当然不傻,能考中进士又爬到中枢的位子上,又有哪个不是人精。</p>

可问题就在这里,他们都太聪明了,只把百姓当傻子。</p>

“就算是加,也不能再加到百姓身上。”张世康坚持。</p>

张世泽只觉得这兄弟今日确有不同,但想法仍旧幼稚,摇了摇头笑道:</p>

“可不加到百姓身上,那加到谁身上?难不成加到自己身上?”</p>

他也不忍打击弟弟的一腔热血,但情况确实就是这么个情况。</p>

朝廷倘若真的一团和气上令下行,何至于到了如今这副田地。</p>

不过兄长的话,却让张世康眼睛一亮,让他有了一个从未设想过的主意。</p>

张世康坐到老爹旁边,双手端起茶碗笑嘻嘻的递给张之极道:</p>

“爹,咱府上现在有多少余银?”</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