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集团部落中的自卫团(1 / 2)

基本上各个军阀都挑选精锐组建过手枪队,甚至出现过夸张的的手枪旅,可以说把驳壳枪玩出了花来,加装木制枪盒后抵肩射击,原本就是驳壳枪的主要战斗方式。</p>

军阀的手枪队训练</p>

其中最有名的一个误会就是西北军的大刀队,大刀队在战场上突袭胜利一场后。</p>

当时天朝的报纸媒体添油加醋,将这件事描写的特别神奇,说什么日军士兵晚上睡觉的时候害怕头被大刀队砍了,因此自制铁护圈放到脖子上,这种一听就是假的东西。</p>

但凡对军事有点了解的都知道,相对于加装了刺刀的步枪和大刀,肯定是刺刀更适合战场。</p>

但是挡不住当时的国人真的信啊!</p>

天朝军队之所以用大刀,那是逼的没办法了。</p>

别看刺刀只是冷兵器,但是其制造难度还是很高的。</p>

直到天朝自产56系列枪械时,还都大量采用对钢材质要求相对较低的三棱装军刺,就是因为钢材质量不达标,造不出合格的剑型刺刀,而不是三棱刺刀放血,杀伤力高。</p>

而大刀只要是个农村啥也不懂的铁匠,给他看一眼,他就能打出了。</p>

但是备不住当时被日军战无不胜吓住的天朝人真信了啊!</p>

各界筹款,捐物,给大刀队送来的武器装备居然是成箱的大刀。</p>

让急缺弹药的士兵哭笑不得!</p>

大刀队战士实拍</p>

实际上立下大功的的大刀队应该叫做手枪队,正常大刀队在作战的时候都是隐蔽接敌,用手枪密集开火之后,在打完有限的子弹后才会挥舞大刀上前近战搏命。</p>

注意看士兵腰间密集的驳壳枪弹药袋</p>

要是子弹管够,估计没人愿意用大刀搏命。</p>

在马良解决了最麻烦的炮楼后,抗联战士的进攻几乎是毫无抵抗,一组的战士在顺利和马良会合之后,在马良的命令下向部落民方向建立防线。</p>

而二三组也也迅速按照杨将军的命令悄悄摸到了日军警备队和警察署。</p>

机枪手迅速占领了有利位置,封锁住所有日军可能逃离的门窗,掩护队员靠近。</p>

在确认一切就绪之后,杨将军按照马良传授的夜间战斗手语命令。</p>

“开始!”</p>

已经占据了所有日军宿舍的门窗的二组成员立刻掏出腰间的两枚木柄手榴弹,将两根拉线扣在手中,等待杨将军的指令。</p>

“滋滋····”</p>

“哗啦!”</p>

“砰~”</p>

。。。。。。</p>

得到命令后,两人一组的战士,一人要么用三八大盖的枪托狠狠的敲碎了日军宿舍窗户上的玻璃,要么直接就是一个大脚把木质宿舍大门踹开。</p>

“咚咚咚······”</p>

随后同步拉燃的手榴弹的战士快速顺着战友打开的门窗,迅速将拉燃的手榴弹丢了进去。</p>

丢手榴弹的战士快速就地用手护住头部,半蹲在地上,防止冲击波伤害到自己。</p>

“轰!”</p>

“轰!”</p>

“轰!”</p>

。。。。。。</p>

一共就三十人居住的营房,除掉今晚炮楼执勤的10人,拢共二十个鬼子的宿舍,一共丢进去了八枚手榴弹。</p>

别说手榴弹的爆炸的破片,单是在因为需要保暖,所以封闭性极佳的砖房里同时爆炸八枚手榴弹的冲击波就足以让里面的所有人都失去抵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