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理学者,往往压根做不到理学最基本的“知行合一”,他们只会将自己做不到的,强加给朝廷,强加给皇帝,强加给下层的百姓。</p>
而真正遵守理学的呢?</p>
自然是该干嘛干嘛,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享受荣华富贵才是真。</p>
存天理,灭人欲?</p>
那是皇帝和百姓该干的事情,他们这些理学的士大夫们,就应该教导皇帝和百姓,乖乖听从摆布,皇帝老老实实做被背锅侠,百姓老老实实让士大夫们敲骨吸髓就行了。</p>
百姓喊疼,那你就是不孝,皇帝不让,那就是不仁。</p>
百姓反抗,那就是不忠,皇帝改革,那就是暴虐。</p>
反正我抢你的钱是对的,我抢你的土地也是对的,我要你的让人头更是对的。</p>
“我没法跟你们说什么大道理,也没那个条件(口才)去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理学大儒们去辩经,我只知道实事求是。”</p>
林煜摇着头说道:“理学的开创者是‘二程’,是他们先提出了‘天理’,才有着朱熹去改进,但你们知道朱熹为何会去改进‘二程’的那套‘天理’吗?”</p>
为什么?</p>
这还用问吗?</p>
作为理学门徒的杨荣,自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p>
“二程”最初创立理学,开创“天理”道德,本意上的确是好的。</p>
但在执行上,却可以用离谱来形容。</p>
就拿“二程”中的程颐来说,因为他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宋哲宗的老师,亲自教导过年幼的哲宗皇帝长达三年时间。</p>
先说程颐的“天理”学说,理论上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其实是很有利的,程颐也试图以此来影响赵煦接受他的主张。</p>
但程颐忽视了赵煦才十岁,年轻人是有叛逆心的,如果仅仅是灌输旧党的保守主张还很正常,那仅仅是政见不同而已,可程颐和其背后的旧党成员为了塑造他们心中的完美君王,不停的干涉赵煦的私生活,强制性的要求皇帝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做人。</p>
用札记《古今谭概》中的记载:“程颐为讲官。一日讲罢,未退,上偶起凭栏,戏折柳枝。颐进曰:‘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拆。’上掷枝于地,不乐而罢。”</p>
如果说这算野史传记,当不得真的话,那还有正儿八经的《宋史》。</p>
“颐每进讲,色甚庄,继以讽谏。”——《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p>
当然,程颐肯定也不是故意的,因为他不止对皇帝这么严格,对当时掌权的“女中尧舜”高滔滔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p>
“帝尝以疮疹不御迩英累日,颐诣宰相问安否,且曰:‘上不御殿,太后不当独坐。且人主有疾,大臣可不知乎?’”——《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p>
如此,就把所有人都得罪了,程颐被迫辞官归乡潜心治学。</p>
到了后来哲宗亲政,也没有因为帝师的身份,把他召回,反而任由新党对程颐进行打压,一路贬官迁调,直至把程颐折腾死。</p>
(冷知识:宋朝不杀士大夫,所以要杀官,就只能不停调任贬官,折腾人)</p>
(/69462/69462762/10100708.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