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朱家儿郎,万世大明(2 / 2)

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一边吃着面条,一边想着当年和她的点点滴滴。

想着那个普通的女人在灶台前为他做着这一碗鸡蛋烩面的样子!

那些年,好遥远。

那个人,好想念!

朱允熥似乎是知道朱元璋这个习惯,所以他只是静静的站着,看着面前这位洪武大帝像个普通的老头一般吃着面。

朱元璋很快就将一大碗面吃进了肚子,这才满意的揉了揉肚皮,嘴里赞道:

“不错,这宫里还是只有你娘能做出这样的味道来。”

“娘亲知道皇爷爷只要在御书房,就会经常忘记了吃饭,所以命我要时常来看着皇爷爷。”

“看着我?”

朱元璋哈哈大笑:“太子妃可真会开玩笑,朕又不是小孩子。”

他一边笑着,一边将碗筷推在了一边,然后拿起刚才那封书信,递给了朱允炆。

“看看吧,说说你的看法。”

朱允炆双手接过,仔细阅读之后才发现这竟然是朱允熥写给朱元璋的书信。

他的心狂跳了起来。

“皇爷爷叫我看他的信是什么意思?”

“还让我说说自己的看法,那我该怎么说?”

朱允炆鼻尖渗出了一滴汗水,莫名的感到了一丝慌张。

看着朱允炆如此模样,朱元璋心里叹息一声,似乎有些不忍。

他自然知道朱允炆为何会如此紧张,只是这种紧张让他感到了一丝无趣和无奈。

当了皇帝又如此?

就连亲孙子面对自己都会害怕,真是无趣!

可他若是一点都不紧张,那自己还真是有些失望,真是无奈!

......朱元璋笑了笑,温言安慰道:

“没什么,尽管说,明日早朝还会让大家一起来说说。”

朱允炆稳了稳心神,拿起手中的书信,再次仔细的看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抬起头,深吸了一口气说道:

“孙儿对于三弟治理黄河的思路很是认同,治理水患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必须由朝廷统一安排。

在各地开设水泥厂也是很好的建议,就地取材,不再需要从应天府统一发往各地,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治理水患的时间。

三弟对于流民的处置也十分妥当,既能增加劳力也能解决因水患而居无定所的流民,可谓是一举两得。”

朱允炆侃侃而谈,原来的那一丝紧张也逐渐消退,却是让王景弘和蒋瓛都有些纳闷。

“不对啊,小二爷如此夸赞朱允熥,这似乎不合常理啊1

“难道不是应该抓住机会在鸡蛋里挑骨头,狠狠的贬低一番吗?”

两人心里暗道,都有些捉摸不透面前的朱允炆了。

朱元璋面带微笑,似乎对朱允炆的话很是满意,微微点头道:“说下去,继续说。”

朱允炆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青楼大会这件事,孙儿以为十分不妥。”

话音刚落,王景弘和蒋瓛就不由得对视一眼,心中暗道:

“来了,他果然来了1

“朱允炆这是先扬后抑,在最后憋着大招啊1

果不其然,就听朱允炆接着说道:

“大明连年灾荒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在这个时候举办青楼大会,会让百姓寒心,让朝廷背上贪图享乐,不知百姓疾苦的骂名,这与当年大元朝的无德暴政又有何异?”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一上来就给朱允熥的青楼大会扣上了一顶大帽子。

朱元璋却是微微点头,显然很是认同朱允炆的看法。

朱允炆看见朱元璋频频点头,顿时是信心大增,神情间却又变得无比的沉重。

“三弟聪慧胜我百倍,应将心思放在我大明的百姓身上,而不应该去学那些唯利是图,浑身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人们。

我朱家儿郎虽然贵为皇族,但归根到底也是从农民中走出的皇族,又岂能忘本,更不应该忘了这天下百姓的疾苦。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百姓好了,我大明,才能成为万世的大明1

朱允炆一气说完,然后冲着朱元璋扑通一声跪倒,大叫道:

“孙儿激动妄语,请皇爷爷责罚1

朱元璋沉默不语,似乎还沉浸在朱允炆刚才的那番话中。

良久之后,他啪的一拍书桌站了起来。

“好,说得好,朱家儿郎,万世大明1

“哈哈哈......”

御书房里回荡着朱元璋爽朗的笑声,其余三人却是各怀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