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哥窑瓷(2 / 2)

“故宫。”</p>

“天坛。”</p>

“长城。”</p>

众人纷纷各自报出心仪的目的地。</p>

王朗听后,带着笑意说:“长城就算了吧,离北京还有段距离呢!”</p>

晚饭后回到招待所,王朗跟一个民兵换了房间,搬到了三人间。因为他打算凌晨带王向前去一趟鬼市。他觉得,好不容易来趟京城,如果不去一趟鬼市,简直就像白来一趟。</p>

凌晨一点,王朗和王向前蹑手蹑脚地走出招待所,骑上准备好的自行车,直奔龙潭公园。</p>

王朗之前就打听到了,龙潭公园每个星期日凌晨一点到四点有一个鬼市。</p>

两人骑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抵达龙潭公园。王朗看了看表,正好是凌晨两点十分。他们在公园门口花了两毛钱,把自行车停在了临时停车场,有人看管,不用担心逛完鬼市后自行车会丢。</p>

停好自行车,王朗和王向前走进了龙潭公园。没走多远,前方就传来了一阵嘈杂的声音。虽然每个人都在刻意压低声音交谈,但因为人数众多,那些声音还是混杂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抵挡的嘈杂声浪。</p>

再向前走了一小段,龙潭公园鬼市的景象便展现在了两人眼前。</p>

摊主们将摊位紧密地摆在道路两侧,昏暗的电池灯下,除了摊位上的物品,四周几无光亮。</p>

顾客们在这些微弱的灯光下仔细挑选,偶尔与摊主低声交流。一些经验丰富的买家则更加隐秘,他们通过手势与摊主讨价还价,无需言语,几个简单的手势便能决定一件古董的归属。</p>

凡是能用手势谈妥生意的,大都是“老鸟”!这些人大都是文物专家、资深玩家等组成。</p>

这些“老鸟”眼光独到,出手果断。混乱的地摊中,他们能迅速识别出珍品,一旦看中,便果断议价购买,绝不拖泥带水。</p>

王朗没走几步,就被一个地摊吸引住了。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矮小汉子,他的摊位不大,一张二乘二的布铺在地上,一盏电瓶灯和一个小灯泡散发着微弱的光。</p>

尽管摊位小巧,但摆放的物品却琳琅满目。一半是完好的瓷器,另一半则是各种碎瓷片。</p>

此时,三四个人正围在摊位前,其中一位身穿中山装的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手中拿着一个盘子,仔细端详,周围的人则静静地看着他,仿佛在等待他的评价。</p>

而正是这位老者手中的盘子,深深吸引了王朗的目光。</p>

尽管此处的灯光幽暗,但王朗所处的位置却足以让他清晰地观察到那位老者手中的盘子。吸引他目光的并非盘子的尺寸与造型,而是那遍布盘面的“裂纹”。</p>

确实,即使在如此昏暗的环境下,那盘子上的“裂纹”依旧显眼,隔着两三米的距离就能一览无余。这些裂纹错落有致,布满了整个盘面,初见之下,仿佛是一个曾破碎的盘子被精心粘合而成。</p>

然而,王朗深知这盘子绝非简单粘合之物。在华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声名远扬的瓷器便以这种独特的裂纹为典型特征,它便是名扬四海的“哥窑瓷”。</p>

(/56714/56714340/15930783.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