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儿,太子爷做不的,但我这个汉王却是做的。”
“就让我做老大手里的一把刀,替他清洗掉这些贪官污吏。”
鸡鸣寺里,朱棣呢喃着这两句话,神情有些动容。
良久之后,他才看向身旁的赵王朱高燧,有些不相信地追问道:“老二真是这么说的?”
朱高燧苦笑着点了点头,“爹,他真是这么说的,儿子哪敢骗您啊!”
他这番话,倒是真情实意。
虽然世人皆知赵王朱高燧是妥妥的汉王党,但事实上,赵王爷只忠于皇帝。
否则朱棣也不会把锦衣卫,这个天子耳目之司,交给他执掌。
得到了肯定答复,朱棣却是一怔,有些怅然若失。
这个老二,真是开窍了啊!
他不但开窍了,还放弃了那不该有的野心,甚至甘愿做老大的手中刀。
“老大这个人,性子仁厚不假,爱民如子也是真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他略显优柔寡断。”
朱棣叹了口气,幽幽开口道:“他体恤臣僚,慎用刑律,主张仁政,这没有错。”
“但是,过犹不及,他的宽厚仁慈,恰恰造就出了刘观这些贪官污吏,你说咱们这位太子爷,难道就没听到一点风声?一点都不知道刘观等人的贪腐行为?”
朱高燧垂下了脑袋,没有应声。
他知道自家老头子,现在只是想发表几句感慨,并不是真让他发表意见。
“老大这小子,大智若愚,精明着呢!但他即便心里面知道,也听之任之,不以为意。”
“这就是老大仁政治国的弊病,容易让官员滋生出贪腐之风。”
事实恰恰证明,的确就是如此。
朱棣或是北伐或是巡幸北平,国政皆交给监国太子爷处理。
结果是什么?
大明表面上歌舞升平,国泰民安,暗地里却是滋生出了不少的蛀虫。
都察院上到都御史下到监察御史,上下勾结贪污受贿,祸乱朝纲。
工部一个小小的军器局,一个芝麻大点的军器局大使,都能贪腐出三十万余万两银子的亏空!
地方上还有官员巧立名目中饱私囊,以各种名义欺上瞒下,搜刮民脂民膏。
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大明,真的称得上是盛世吗?
君王太过宽仁,就会使得臣子骄横跋扈,生出贪腐之心。
过犹不及这个道理,自古有之。
想着,朱棣又叹气道:“但是,正因为老大是太子,所以他即便知道,也不会大动干戈,严厉惩处这些贪官污吏啊!”
朱高燧听了这话,顿时一脸懵逼。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刘观这些贪官污吏,都是文人士大夫,老大就算知道了,能怎么处置他们?难道像老二那样全部逮捕下狱论罪?”
“老二可以这样做,但老大不行,因为老大是储君,大明未来的天子!”
“日后他即位为帝,还需要这些文人士大夫,替他治理国家。”
朱高燧神情一滞,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老头子这话,与他告诫老二的话,其实就是一个意思。
打击贪腐,老大做不的,老二却可以做的。
因为打击贪腐,做个反腐斗士,势必会触及到这些文臣士大夫的利益,从而往死了得罪他们!
老大朱高炽是太子爷,是大明朝未来的储君,这个身份就决定了,他不能对文臣士大夫太过严苛,更不能被他们敌视。
但是老二朱高煦不同,他撑破了天就是个王爷,将来又不会做皇帝,就算现在做个反腐斗士,把你们这些文人士大夫打疼了,那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