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左宗棠借着烛光伏在桌上一丝不苟地绘制着中国区域地图。他弓着的身子,在粉墙上留下厚重的身影。
妻子周诒端守在丈夫身边帮衬着,端茶倒水,涮笔研墨……她面容端庄娴淑,颇有大家闺秀风范。虽是女人,可她从小饱读书,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她看着在烛光下专心致志绘图的丈夫轻笑了一声说“季高(左宗棠字季高),你熟读经史,又专心研究经世致用学问多年,为妻知道你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可你已年近不惑,什么时候才能济世出山,一展鸿图呢?”
左宗棠听此言也轻笑一声,说“怀才有遇需要时机,时机一到,自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现在是万事俱备,只差遇到一个伯乐了。相信为期不远,伯乐将至。国家现在处于危难之时,正是需要人才,特别是需要军事人才之时呀。”
周诒端一笑说“我也是这样想,夫君巧遇东风的日子也许不远了。”她倒了两杯茶,笑对丈夫说“来,夫君,为了东风早临,我们以茶代酒,共同祝愿一杯。”
左宗棠笑着举起茶杯“借夫人的吉言,早遇东风。”
两人相视笑着碰杯,一饮而尽。
周诒端又拿出一张纸递给左宗棠,笑说“我又写了一首诗,是专为你写的,你看看吧。”
“好,让我来欣赏夫人的大作。”左宗棠含笑接过这张纸,只见上面用娟秀的字体写着“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蠖屈几曾舒素志,凤鸣应欲起朝阳。清时贤俊无遗逸,此目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本农桑。”这是夫人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呀。自己因家贫入赘到周家,进京赶考不中,只好在书院教书。可夫人却一直这样看重、鼓励,真是让人感铭肺腑呀。他眼睛热热地望着贤妻,紧握着她的双手说“谢谢贤妻的鼓励,季高一定不断努力进取,以不负贤妻的期望。”
二
1836年9月,两江总督陶澍回老家省亲,要路过湖南醴陵。他是朝廷的重臣、名臣,醴陵知县对他十分景仰,要隆重地接待他。
刘知县知道陶澍学养深厚,为了取悦他,也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识,想在县衙里悬挂有份量的对联。可他让县衙里的师爷和县里的文人墨客写了数幅对联,都觉着份量不够,不是文采不足,就是内涵不深。正在着急之时,有人提起了左宗棠,说他必能担此重任。其实刘知县不是没有想到左宗棠,只是认为左宗棠过于清高、孤傲,没有敢请他。现在别无它法,只好临时抱佛脚了。
左宗棠对陶澍也有所耳闻,对他的学问、政绩也很佩服,便应邀写了对联。刘知县一看这幅对联,就觉出手不凡,当即命人悬挂在县衙大堂上。
刘知县到江边迎接两江总督陶澍下船,又接引他到驿馆休息。
陶澍进到驿馆前厅,迎面便看到一幅对联。首先是对联的字体吸引了他,这字体刚劲潇洒,有岳武穆遗风。再看内容更加吸引,“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这上联描述的是,道光皇帝去年底召见陶澍,询问陶澍的家庭状况和成长历程,并特赐御笔“印心石屋”匾额。下联借晋代陶渊明的曾祖父掌督八州军事的典故,引出陶澍远祖的光荣历史,并展现出家乡父老对陶澍荣归故里的祈盼。此联对仗工整,寥寥26个字将陶澍及祖先历史、荣耀全部囊括,敬仰之情融于其中。
陶澍在心中感慨这写对联之人一定是位高人。他转首问身边的刘知县“写这对联的是什么人?”
知县见陶澍被这副对联吸引,正心中高兴,连忙回答“这人名叫左宗棠,字季高。就在本县居住。”
“噢?就在本县居住,那我倒想见见他。”陶澍摸着胡须说。
“他是本县渌江书院的山长,我这就叫人去书院找他。”
“渌江书院的山长?不必去找他了。我想去渌江书院看看,就在那里见他吧。”
“也好。那陶大人先在驿馆喝茶小憇,然后下官引领大人去渌江书院。”
“我现在就去。”
刘知县见陶澍心情迫切,也不再劝他休息,引领前往书院。
到了渌江书院门前,知县派一名衙役先进门去通知左宗棠。
陶澍见庭院里茂林修竹整齐,便说“我们到庭院里看看吧。”
在庭院中有一古樟树,高大繁茂,树旁刻着明王守仁一首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陡然增添了渌江书院古雅、高贵的气氛。
庭院里还有泉水,名洗心泉,清澈见底,水味甘甜,正可抵消暑气。
陶澍一边观赏,一边向里走。
衙役在后院山长住所找到左宗棠,他正在给学生批阅考试试卷。衙役对他说“左山长,陶大人来看你了,你快出门迎接吧!”
左宗棠正专心致志看卷子,没有听清衙役说什么,也没有抬头,只回了一句“什么人要见我,让他在前厅等我一等,我批完卷子就出去。”
这时陶澍已走到左宗棠住所门前,只见门旁写着一幅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更觉左宗棠此人气度不凡。
知县见左宗棠没有出来迎接,心中不快,在一旁小声说“此人清高孤傲,自视甚高,自称‘今亮’。”
衙役等了片刻,见左宗棠仍没有起身迎接之意,心中着急,便催促道“左山长快起身迎接陶大人吧,不要让大人等急了。”
左宗棠仍没听清是什么大人来访,不耐烦地说“我不是说了么,批完试卷再出去,就让他等着吧,是他要见我,又不是我要见他!”
衙役急得不行,正要发作,只见陶总督已经走到门前,便张开口没发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