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笑就笑呗!”李云睿斜着眼睛,瞄了一下徐景昌。
徐景昌听李云睿说这话,便放开了自己,大笑起来。
要说徐景昌不激动,那肯定是假话。从侯爵升到公爵,是很多侯爵一辈子无法逾越的鸿沟,没有滔天的大功,是不可能的。
其实,朱棣晋升徐景昌爵位的本意,是为了平衡朝局。
按照朱棣的布局,砍倒李景隆之后,大明开国的六个国公,就已经全部被清除了,原有建文朝和洪武朝的所有势力,就会群龙无首。那么朝廷中就会出现一个现象,靖难勋贵一家独大!
作为皇帝,最怕的是什么?就是一家独大。
一个高明的皇帝,最好的手段就是居中平衡,多建立几个派系,让他们相互攻击,皇帝就站在中间做裁判,谁强了就杀谁。
汉朝时,两大派系是皇室宗亲和外戚,二者相互制衡;唐朝时,两大派系是世家和寒门;宋朝时,虽然是皇帝与士大夫公天下,但为了防止文人做大,宋朝通过设置复杂的二府三司制,让官员相互监督,相互制衡;到了明朝,建国初期武勋势力过大,就培养浙东派,土木堡之后,武勋彻底丧失权力,皇帝就派出了宦官跟文官打对台;到了清朝,则是满汉两派的制衡。
史书上,朝廷争斗看似波谲云诡,说穿了就是这么点事。
朱棣是有为之君,自然不可能让靖难派做大,哪怕靖难派为他登基出过力,流过血。
因此,扶持一个可以代表建文、洪武朝的人物,成了首要的问题
徐家是淮西勋贵的一杆旗,徐辉祖被朱棣圈禁了,但影响力还在,徐景昌可以借这个影响;徐景昌的父亲徐增寿为了帮朱棣上位,被朱允炆杀了,也是靖难的功臣。
基于这两点,徐景昌成了唯一的人选。所以朱棣打定主意加封徐增寿,并在徐皇后面前把牛都吹出去了。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李云睿这里出问题了——天机子横空出现。一开始朱棣对天机子抱有一丝怀疑,总觉得李云睿有吹牛叉的嫌疑。但官山上的爆炸实验,给了朱棣最沉重的一击,让他不敢对李家下死手,只能顺水推舟,准了李景隆辞官的请求,眼不见,心不烦。
牛已经了吹了,加封徐景昌成了定局。
当然这些李云睿和徐景昌都不知道而已。
想到江心岛来打工,以求增进与李云睿的感情的徐景昌,带着自己即将被晋爵的消息回了南京城,第一时间跑到徐辉祖面前,把消息告诉了徐辉祖。
徐辉祖听完之后,先是喜不自胜,狂喜之后却是一阵落寞。
喜自然是因为徐景昌即将被晋爵;悲则是因为自己死期将近……
如果徐景昌真的晋爵,那就说明李云睿确实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当时李云睿给徐家下的是“一门两国公”的谶语,前提是徐辉祖必须死在皇后之前。
徐景昌是小孩心性,哪里还记得这些,看到徐辉祖郁郁寡欢,有些不明白,便开口询问,被徐辉祖以思念徐增寿搪塞了过去。
想回自己家给母亲报喜的徐景昌,被徐辉祖留在了魏国公府,坚决不允许徐景昌走,理由很简单,徐景昌的嘴太碎!
这种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如果这个消息被徐景昌散播出去,被朱棣知道了,后果是什么?朱棣肯定要追查消息是怎么泄露的,那么徐皇后肯定会成为倒霉蛋——有个词叫窥探君父,皇后敢私自将朝廷消息,送出宫去,这要是跟宫外的人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徐景昌没都留两天,就被朱棣宣召入宫,下旨赠徐增寿钦承父业推诚守正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进爵为定国公,岁禄二千五百石,子孙世袭,赐诰券,命徐增寿之子武阳侯徐景昌袭爵。
丘晟、朱勇、张忠等人,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都惊掉了下巴。
当时徐景昌攒局把他们召集起来,李云睿就曾断言徐景昌有国公之相,说徐景昌十四岁之前,他必然封公。彼时,丘晟对李云睿的话,半信半疑,现在李云睿的话居然成真了,徐景昌真的成为国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