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人才难得(2 / 2)

人才难得,李云睿有些心动……

但两人跟朱棣有嫌隙,尤其是袁复,当年铁铉在济南跟朱棣硬刚时,袁复就是铁铉的手下,可以说是反抗朱棣的先锋任务,铁铉被朱棣用铁锅炖成了大鹅,袁复的下场估计不会很好;至于俞士吉,虽说朱棣造反时,他在山东,但只是个府学训导,相当于初中的副校长,没啥实权,搞不好这次只是受了池鱼之灾……

李云睿猜得很对,俞士吉确实是被袁复给株连了。在历史上,俞士吉和袁复下狱之后,袁复莫名其妙地死在了昭狱中,而俞士吉则被放了出来贬为事官,跑到了苏州、松江治理水患,后来复职,又转为襄阳府知府、山东左参政,直到刑部侍郎致仕。

纠结,李云睿很纠结:救人,可能让朱棣心里不舒服;不救人吧,难得夏原吉这老东西开一次口,如果这次自己帮了夏原吉,以后需要夏原吉帮忙时,老东西就不能推脱。

思来想去,李云睿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讨论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当然,李云睿不会明晃晃的挑战朱棣的底线,他准备用一种比较迂回的策略。

李云睿写了一封奏折给朱高炽,说自己找到了一种可以解决江南水患的长期方法,想请朱高炽推荐三、五个治水的高手,共同研究并实践一下。奏折里面,李云睿明确提出,治水的高手一定要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不能是嘴炮,就差明晃晃地点袁复和俞士吉两人的名……

其实,李云睿对治水也不是很懂,但他知道一点,水泥能在治水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古代治水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几类:一是在湖泊、河道等关键节点疏浚泥沙及杂物,提高水流速度;二是沿着河岸建堤防护岸,不让水流溢出;三是修建分叉水道,塞支强干,理顺水流。

到了后世,建拦河大坝,用人工调节流量,以削减洪峰成了一个主要手段,而拦河筑坝,则需要水泥……

搞基建,能拉动不少内需,朱棣大笔一挥,凭空创造了五十亿,李云睿正愁没地方花呢!

至于这事能不能帮到袁复和俞士吉两人,只能看天意了,李云睿一点把握都没有,毕竟李云睿不可能硬刚朱棣!

折子进了东宫,朱高炽看了之后,也不敢擅专,毕竟他还在观政阶段,如果越俎代庖,朱棣会怀疑朱高炽是不是有篡位之心。在这点上,朱高炽很有分寸。

拿着李云睿的奏折,朱高炽去了朱棣处理政事的武英殿,跟朱棣做了汇报。

朱棣听完之后,低头沉思起来。

讨论群伍陸彡74彡陸7伍

江南地区是大明粮仓的重要基地,但江南地区的水患也是让历朝历代朝廷感到头疼。整个太湖流域的地势总体呈浅碟形,这里不但是百川汇聚,农田也多在低洼之处,有人曾断言“浙西之天,低于天下;苏松之天,又低于浙西”,“而列泽中汇,太湖为最”。

这种地形,河湖之水不易排泄,一旦下大雨,就极易形成水灾。

而江南地区又有一个特殊气候——梅雨,每当梅雨季节到来,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月,整日大雨连绵,就会导致江河溢满,继而引发洪灾,淹没农田,导致粮食绝收。另外,沿海地区还经常遭受台风袭扰,一场大雨下来,也能让江河溢满,百姓颗粒无收。

如果李云睿真能解决江南水患,朱棣当然求之不得,但朱棣觉得事有蹊跷,但又没想出哪里不对?

嘀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