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公,如果我猜的没错,水库这个主意应该是府上的小公爷提出来的吧?”宋礼看李景隆压根就不谈盈利,心里有些不爽,抬头看了看李景隆,开口说道。
“的确如此,水库之事我也是受小儿的启发,才想出来的!”李景隆听了宋礼的话,点了点头,说道,“前些日子,小儿贪玩,在钟山之上修了一个水道和蓄水池,用来漂流。我听说之后,仔细研究了一下,才有了水库的想法……”
李景隆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撇清李云睿的关系,这是他和李云睿商量之后的结论,不能什么事都挂在李云睿名下。
现在李景隆好歹也是文坛大家了,李云睿给他的诗词抛出去十多首了,已经名满京城。
在闲暇之余,李景隆还会参加一些文会,给一些在南京的士子们讲一讲他写的《九江心学》。在南京城中,《九江心学》也有了不少拥趸,“知行合一”成了很多年轻士子的口头禅。
同时,为了树立李景隆“救济斯民”的形象,李云睿没少下功夫,时不时安排李景隆在南京城施粥布善,以收拢人心;再加上李景隆协助朱高炽推广永乐薯,这些多管齐下的做法,极大的改变了南京城百姓对“败军之将”李景隆的看法。
百姓就是这样,忘性很大,谁给他们带来好处,他们就支持谁、拥护谁。把水库的功劳扔给李景隆,可以继续丰满李景隆的形象,毕竟水库之利,对于农业社会来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宋礼听了李景隆的话,表情有些郁郁,心中开始腹诽,原来水库不是李云睿的主意,难怪李景隆一直不提收益……
“宋大人,水库之用途主要是调节水的分配,雨季蓄水,枯水季放水,让百姓不再为缺水而烦恼,随时可以灌溉周围田地,水库里也可以搞鱼虾蟹的养殖,增加百姓收入……”李景隆没有看宋礼的脸色,自顾自的说道。
听着李景隆大谈特谈水库如何利百姓,宋礼有些昏昏欲睡,他着实没有兴趣再听下去,这天下有利百姓的事多了,但与自己、与工部有何干?宋礼这次来的目的,是想看看工部能不能通过这个水库项目来挣钱,像兵部那样以后有个进项……
其实宋礼这样想很正常,虽然俗语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但这只是普通百姓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做事讲究在利己的基础上利他。
建设水库固然对百姓有利,但是无论工部、还是身为工部尚书的宋礼,还有工部上下的官员在这期间,不可能得到任何好处,还有可能惹一身骚,因为水库的建设没有任何先例,如果水库出了事,最后背锅的人就会是他这个工部尚书。
宋礼听完了李景隆的介绍后,与李景隆虚与委蛇了一番,声言需要向皇帝请示,然后就起身告辞了。
李景隆被宋礼这前恭后倨的态度,搞得一头雾水,将宋礼送走后,把李云睿给叫了过来,将宋礼的表现告诉了李云睿。
听完李景隆的描述,李云睿也有些不明白宋礼为何会这样子,想了半天,李云睿开口说道,“老豆,别想那么多了。宋礼能来找你,肯定是皇帝对修建水库持肯定态度。哪怕到时候工部不想干,你可以和太子一起合作,绕开工部自己干?”
“哦?这话怎么说?”李景隆听了李云睿的话,有些不解的问道。
“老豆你现在和太子在干吗?”李云睿笑了笑,问道。
“推广永乐薯啊……”李景隆看了看李云睿,说道,“这和水库项目有何干?”
“如果工部不想干,那你和太子商量一下,挑选几个地方试点,让百姓出工挖水库,挖一天给两斤永乐薯的种子,你说他们是干呢?干呢?还是干呢……”李云睿笑了笑,说道。
李云睿这个主意其实是一举多得。
一是能够将挖水库的事情,用最低成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