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笨啊,咱们去张罗和咱儿子出头有什么区别?当然是找其他人来牵这个头。”母亲说道。
“其他人?找谁啊?”父亲开口问道,王家当年是闯关东又从关外返回来的,在这边比较近的亲戚已经不算多了,不像母亲家里人那么多,并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所以这个顶缸的牵头人,多半还得是母亲那边的亲戚中挑选。
“咱二叔啊!他老人家辈分够高,威望足够,还是走过草地的战斗英雄,县里乡里的头头脑脑都得给几分面子,来牵这个头最合适了。”果不其然,母亲只是略微想了一下就给出了一个人选,她的二叔,也就是王秀军的二姥爷。
“咱二叔?这种顶缸的事儿,他老人家能愿意?”父亲有些迟疑地问道。
“愿不愿意的,问问再说呗,反正我觉得这种让乡亲们得利的好事儿他老人家多半不会拒绝,实在不行的话,就找咱大哥来牵头,他是队里的队长,也能说得过去。”母亲倒是信心十足的说道,完全没担心自己大哥会不同意。
“那就先问问。”想到自己这个大舅哥也不是什么迂腐的人,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在其他大队都在热火朝天的大炼钢铁时,偷摸领着自己队的壮劳力回去收地瓜,父亲点了点头也没再纠结。
就这样,在父母的三言两语之间,这个牵头顶缸的人选就被定在了大舅和二姥爷两人之间二选一,任凭王秀军如何劝根本就说不需要找人顶缸,奈何母亲根本不同意,哪怕不干了也不愿让自己儿子去挑头,虽然感觉挺对不起大舅和二姥爷的,但是极力想要促成这件事的王秀军,最后也只得顺着母亲的心意了,好在王秀军有十足的信心这事儿绝对不会出什么篓子,要不然这份儿愧疚就更深重了。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借来了队里的马车,就赶往了邻村王秀军的大舅家,大包小包的东西带了一大堆,都是王秀军从城里带回来的各种点心果子什么的,还有他们爷俩上次猎到的野猪肉也全都打包带上了。
到了大舅家,舅舅舅妈的客套寒暄站且不提,多日未见自己外孙子的外婆,依然是对王秀军亲的不行,不过老人家年纪到底是大了,记忆衰退了不少,对自己外孙子的印象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王秀军身体未愈的那时候,所以还是跟以前照看弱不禁风时的王秀军一样的方式紧拉着他的手,生怕摔喽碰喽,那小心翼翼呵护备至的样子,让王秀军既感幸福的同时又有那么一丝的尴尬。
只可惜对于这种年龄上的记忆衰退,王秀军的祝由术也没什么办法,或许有相应的治疗手段,不过王秀军得到的那些手札中没有记载,他现在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多送出一些灵酒,让老人家身子骨硬朗一些再多活几年。
说到这里,就得提一下王秀军外婆家里的情况了,和王家的男丁稀少,到了王秀军这一代就王秀军这一棵独苗不同,王秀军的外婆家绝对是子嗣兴旺,除了夭折的不算,王秀军的外公外婆一共养大了八个子女,其中七个是儿子,就王秀军的母亲这么一个小女儿,所以母亲在娘家自然十分受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