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南方马的劣势(1 / 2)

“击鼓!聚兵!”

灞上大营,偌大的校场上,随着大司马孙武的一声令下,沉闷而又充满肃杀之气的战鼓声,“咚咚咚”的响起。

三通鼓毕,身在营寨之中的吴军将士们,都闻声而至。

不管是在操练的,还是在烧饭,或者是在午休的,听闻鼓声,都连忙穿戴好自己的衣甲,拿起武器,前往校场之上列队集结。

吴军上上下下,有着严格的编制划分。

一般说来,步兵的编制分为六级,即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

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

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

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

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

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

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已属中级军官。

值得一提的是,吴国的战时编组,是在平时编制的基础上,组建为大规模的作战部队,一般称为部曲制。

其具体编组的方法是首先根据作战对象等各方面情况,确定总兵力,任命三军统帅(即大将、上将军,也泛称为大都督)。

在统帅之下,根据作战的需要和总兵力的多少,分设若干个将军(四副将、裨将军,也泛称为将军)。

每个将军统率苦干个部,部的长官称校尉,即一部一校。

每个部下设若干个曲,曲的长官称军候,即一曲一候。

曲以下即平对军队的编制,如步兵的千人(设二五百主)。

五百人(设五百主)、百人(设百将)、五十人(设屯长)、十人(设什长)、五人(设伍长),以及数量不多的车兵和骑兵。

自五百主以上,各级指挥官都设有自己的亲兵卫队,大约占其所率总兵力的十分之一。

如五百主的卫队为五十人,二五百主的卫队为一百人,校尉的卫队为一千人,大将的卫队为四千人,等等。

凡将军以上皆设有作战指挥机构,称为幕府。

幕府中设有各种指挥机关和参谋人员,达数十人之多。

作战行动结束后,曲以上指挥机构即行撤销,将军交出兵权,部队恢复平时建制,士兵分别归建或复员。

再有,是吴军骑兵的编制,是四骑一组,三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骑为一队,并能属战车六乘。

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的编制,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

而战车兵的编制,在没有步兵配合时,每八乘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为一组,四组六十四乘为一队。

这和《六韬·均兵》篇所说“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的编制,也是颇为接近的,但有所不同。

当有步兵配属时,吴国的军队,则以兵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为一个基层单位,六乘为一组,十八乘加指挥车一乘为一队。

这和天下列国的每乘兵车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编制大不相同。

其原因就在于兵种的发展和车、步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