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留意到了他的反应,“不如我们先不说这些大的、可能会很遥远,也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的事,我们接着之前的话题说。”
“你也觉得,在经过会计师事务所把关之后,一些上市的金融机构,他们的报表,依然可能存在小瑕疵。”
这一点媒体总监当然不否认,“有这样的可能。”
“我们就说这些小瑕疵,比如,他们的实际负债,可能比披露的更多一些,同时,他们的赢利,也会披露出来的要少一些,导致最后的结果是,在一个会计月度内,需要偿付的债务缺口是1亿美元。”
“在通常的情况下,这其实也无伤大雅。”周晨依然一脸的轻松,“因为他们有很多途径来筹集这1个亿,让自己的公司,根本不会有发生债务违约的风险。”
“他们可以从从容容的继续经营,让后续的经营所得,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状况。”
“甚至哪怕是每个会计月度的债务缺口,都是1亿美元,那照样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每个月度,都能轻松的筹集到1亿美元的资金。”
“问题是,”这次轮到周晨摊手,“你看现在,银行都普遍缺钱,以至于银行间的拆借,都一度停摆,以往很多银行都不当回事的1亿美元,此时终于和普通人眼中的1亿美元那样有份量。”
“他们也和普通人一样,无论如何筹集不到1亿美元,然后,就会违约。”
“但违约后,一般情况下,资金缺口就绝不止1亿美元。”
这个媒体总监能想象,“债权人出于安全考虑,会强烈要求他提前清偿所有的债务,哪怕是损失利息。”
周晨点头,“投资人也会要求提前赎回本金,哪怕是损失投资收益。”
“又一个北岩银行。”媒体总监说。
“对,又一个北岩银行,”周晨附和,“但我们还少说了一点,还有一个也算是权威机构的相关方,会在这时跳出来狠狠的插上一刀,让它的状况雪上加霜。”
“你说的是?”.
“评级机构。”周晨是摇头说出这个词的。
“所有和次贷有关的结构性金融产品,都有权威的评级机构深度参与到设计过程中,为次债的分层、信用增级等提供建议,从而收取相关费用。”
“以美国的三大评级机构来说,他们都采取发行人付费模式,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来自于债券发行人,这就必然会带来发行人和评级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
“高评级能够降低发行人募集资金的成本,那谁不希望获得高评级?同理,评级机构,哪家不想获得高收入?”
“自然而然的,评级机构的分析师,会建议发行人往有利于获得更高评级结果的方向调整。”
“在正常情况下,这好像也无伤大雅,评级机构给出高评级,投资人出于对他们的信任,争相购入这些高评级的债券,并得到回报,发行人用最低的成本募集到了资金。”
“但在遭遇危机的时候,评级机构为了自己的权威性,习惯于在并不给出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大幅降低债券的信用评级,从而导致更多的投资者抛售相关的债券……”
周晨又笑,“他们在今年就是这样做的,是吧。”
“这原本也是保证相关债券真实风险等级的权威机构啊。”他感叹道。